高考时间:2022年6月7日 - 2022年6月8日
祝各位考生,学业有成,考上理想的学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获取高考资料联系方式

2021年高考语文诗歌中的用典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0-12-14分类:综合资讯浏览:30评论:0


导读:体会古诗歌的用典意图或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也就是用典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用典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强化感情色彩等作用。其次,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

体会古诗歌的用典意图或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也就是用典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用典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强化感情色彩等作用。其次,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再次,还应注意,典故的用意往往是因人因诗,根据诗歌表达的意图和情感而异的,在答题过程中切忌死记、照搬典故,而应根据具体的诗句体会。

高考古诗歌鉴赏中对用典的考查时常出现,例如2013年全国及各省的高考试题中,全国新课标卷I和江西卷都出现了这一考点,具体的考查形式为:一是结合教材、要求指出出处。如江西卷要求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两个典故的出处。这需要我们平时对典故有一定的积累和识记。二是考查用典的意图或由此表达的情感,这是近年高考对用典最主要的考查形式,如全国新课标卷I的古诗歌阅读题为“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这就要求在指出典故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应对高考古诗歌鉴赏中对用典的考查,除了日常注重对典故的积累总结,还应弄清楚几种常见的用典形式。一、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如“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三国时期周瑜的典故。二、暗用典故。如果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就是暗用典故。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里的“天狼”其实用了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三、正用典故。古人常常将典故用来自比,我们称之为正面用典。如“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作者李白借“建安风骨”和“小谢”自比,从而表达对他们的推崇。四、反用典故。用典也有反用其意的,称为反用典故。如辛弃疾的“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反用《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