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2021新高考政策文理分科吗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0-12-30分类:河南高考浏览:371评论:0
河南省高考改革方案公布,2018年起实施改革
教育无小事,考试招生制度则更关系每一位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河南这一制度怎么改?23日的新闻通气会给出了答案。
现场,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处处长王继东介绍说,8月12日,河南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此为标志,河南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河南省教育厅通报,接下来,我省将有序出台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改革方案(包括2015年3月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已经出台的《河南省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备受关注的高考改革如何推进?王继东说,教育部已经批准河南等17个省(区)2018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具体的改革方案将于2018年向社会公布,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实施,重要的任务是推进基于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
“通过改革,逐步增加我省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加农村学生升入重点高校人数。从而实现我省入学机会更公平、高考招生录取机制更科学、升学渠道更多样的目标。”王继东说。
全国已有26个省市区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现状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已公布改革方案的有26个省市区,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多集中于2014年到2019年。
记者发现,25个省市区在改革方案中均明确将推行“3+3”模式。仅有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西藏的统一高考科目较为特殊。从2021年起,西藏的统一高考科目分两类:执行A类课程计划的考生,统一高考科目为汉语文、藏语文、数学、外语4门,汉语文和藏语文各按50%计入总分,以语文科目成绩呈现;执行B类课程计划的考生,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
另外,这些省份高考改革的亮点之一均是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有些科目考试也从一次考试变成多次考试。而且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26个省市区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英语一年两考。
变化1取消文理分科,高考科目改为“3+3”
据省教育厅通报,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起,我省高考科目设置将正式改变——增强统一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不分文理科。
统一高考的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含外语听力)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3个选考科目考试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分值不变。
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拟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选考科目考试由省统一命题,全省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公布成绩。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选考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三下学期的期末,随6月份的统一高考一起考试,在高考三个科目(语数外)考试之后进行。选考科目一经确定,不得变更。每个学生一次考试机会。
2018年上高一的学生受影响最大
文理科合并,哪批学生将受到最大的影响?据河南省招办副主任杜习民介绍,教育部批准河南等17个省在2018年启动高考改革,主要基于到2017年,国家在上海市、浙江省的第一轮试点才能完成一届高中生的试点周期,届时,我省将可充分借鉴试点省份的改革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有利于更加平稳地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也就是说,2018年,全省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开始受到影响。”杜习民说,到2021年这批学生参加高考时,自主选择的3个科目将计入高考总成绩。普通高中2017级以及之前的在校生仍按原办法参加考试。
王继东说,这次改革,无论是选择什么样的考试方式,还是选定哪些选考科目,都着力扩大学生的选择机会,改变了现在文理分科2选1的现状,更好地保障了学生学习和考试的选择权。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引导学生打牢基础、特长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考试自信,当然,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减轻考生的考试心理压力。
“3+3”选科,是从高一开始还是到高考再选?
据省教育厅了解,实行新方案后,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分为合格性考试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选考科目考试。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10个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范围。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公布成绩,其中信息技术学科实行无纸化考试。
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自选科目,由省统一命题,全省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公布成绩,时间安排在高三下学期的期末,随6月统一高考一起考试。
“也就是说,高一开始,每个学生须学习所有科目;到高考之时,再自主选择3个科目。”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变化2外语可考两次增加听力测试
据杜习民介绍,高考综合改革后考试科目的另一个变化是,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增加听力考试内容。
“增加听力考试内容后,对推进外语教学改革,将会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各科目的考试内容将会进一步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杜习民说。
两次机会如何提供?省教育厅通报,将会在随后制定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时明确。
变化1高招录取看两个“三科”成绩,也看“三年”表现
新闻发布会现场,杜习民介绍,今后我省高校招生的录取机制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将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综合评价方案,即高校将依据考生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也就是说,高校招生录取既要看两个“三科”(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高中学业水平三科选考科目)成绩,也要看学生高中三年的综合素质表现。
河南省教育厅的解读是,这次改革着眼于打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这对推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高校将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培养要求,提出对学生选考科目的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A选考科目考试为啥只安排一次,且随高考一同安排?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考试。记者了解到,选考科目的考试次数,目前出台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的25个省份中,只有浙江省允许考两次。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解释,我省规定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只能参加一次选考科目考试,首先考虑到我省是考生大省,每年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60多万人,相当于浙江省的两倍,考务承受能力受限,考试安全风险大。其次,如开展两次考试,学生两次考试的等值性难以把握。由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按照比例以等级呈现,两次考试必然会造成考试结果的等值性差异,如何保证两次考试具有等值性,目前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再次,一次考试有利于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另外,选考科目考试成绩要计入高校录取总成绩,其重要性与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同等重要,同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一并安排,可以最大限度确保考试安全,同时也减轻了多次组织考试的压力负担。
B选考的三科成绩如何计入高考成绩?
自主选择不同的科目,高考成绩究竟如何计算?是简单的分高低,还是会转换?
针对这一问题,省教育厅通报: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合格性考试成绩长期有效,学生如参加相同科目多次考试,以较高一次成绩为准;选考科目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在成绩呈现方面,合格性考试成绩按人数所占比例依次由高到低分为A、B、C、D、E五个等级,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其中E等级为不合格,原则上比例不超过5%。
选考科目考试成绩同样分为5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合格性考试达到D级以上等级方可获得相应选考科目考试资格。
据介绍,合格性考试覆盖高中所有学习科目的必修内容,每年安排一次,在每学年上学期期末开考,学生可在高二、高三阶段各考一次(含补考),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同一科目的两次合格性考试。
“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成绩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选考的3个科目考试成绩会转换为相应分值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杜习民说。
C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什么?
河南确定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招录取的主要参考之一,将会具体评价哪些内容?
河南省教育厅通报,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思想品德,主要考查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学业水平,主要考查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身心健康,主要考查学生的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艺术素养,则考查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社会实践,主要考查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
高中学校须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D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信?
网友提出:“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学校和教师
- 上一篇:广西2021届高考能复读吗
- 下一篇:2021年内蒙实行高考改革吗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河南高考排行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