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间:2022年6月7日 - 2022年6月8日
祝各位考生,学业有成,考上理想的学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广东高考 > 正文
获取高考资料联系方式

2021年广东高考新改革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5-27分类:广东高考浏览:105评论:0


导读: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到2021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金羊君初步梳理,此次高考改革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内容:...

2021年广东高考新改革

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到2021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金羊君初步梳理,

此次高考改革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内容:

[改革1]

考生须物理历史二选一

将本科和专科高校考试招生适当分开,分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两类。

其中,本科高校考试招生与现行高考时间一致,考试科目按“3+1+2”(必选+限选+任选)模式设置:

“3”即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

“1”是由考生在物理和历史两门中选择一门;

“2”是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两门。

2021年广东高考新改革

夏季高考总成绩仍为750分,其中“3”和“1”直接采用卷面分,共550分;“2”实行等级赋分,划分为A、B、C、D、E 5个等级,满分各100分,起点赋分30分。

根据改革方案,在广东招生的本科高校将分专业组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提出1门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提出不超过2门科目要求,并提前公布。学生的选考科目须完全符合高校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才能报考。

招生高校按物理、历史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分开投档录取。省招生办按照“院校专业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具体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模式将于2021年上半年公布。

[改革2]

学考分“合格考”“选择考”

改革方案明确,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种。

合格性考试覆盖所有学习科目,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每年考1次,安排在1月开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每年考2次,安排在1月和6月开考。

合格考成绩呈现方式有三种:合格/不合格、等级、分数。考试成绩一考两用,既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也作为春季高考招生的依据之一。

选择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考试科目结束后进行,仅限当年我省夏季高考的考生参加,一年考1次,成绩当年有效,作为夏季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选择考成绩呈现方式有两种:物理、历史为卷面分,其他4门为等级分。

省教育厅同时公布了思想政治等4门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等级赋分方法。等级赋分方式是,将考生某选择性考试科目的卷面分转换为A、B、C、D、E 5个等级,按一定比例转换为一分一档的等级分,起点分为30分,转换后考生在该科目中的成绩排序不变。

[改革3]

实行“全国统考+省统考”

根据改革方案,普通本科高校考试招生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即依据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夏季高考中,“3”即语文、数学、英语为全国统考,“1+2”为省统考。

改革方案要求,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普通高中学校要将经一定程序认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统一导入省的信息管理平台。招生高校要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及使用办法,提前公布。

[改革4]

高职春季高考面向三类群体

改革方案要求,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主要安排在春季进行,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学校毕业生、初中毕业生三类不同学生群体。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

中职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实行“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将逐步建立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初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将逐步采用中考成绩和高职院校自主测试方式。

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实行“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要逐步建立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初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将逐步采用中考成绩和高职院校自主测试方式。

2021年广东高考新改革

实施时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

2021年高考按新方案考试和录取

招录方式

本科高校按“院校专业组”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按物理、历史两类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分开投档录取

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提前公布

考生举例

如高中生A在2021年参加夏季高考,“3”语文、数学、外语,“1”选物理,“2”选化学、生物学。那么他要参加9门“合格考”,再在6月高考全国统考语数外之后参加物理、化学、生物学的“选择考”。同时,对应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合格考”成绩须合格。他所填报的院校专业要先对应物理类别,叠加科目为化学或生物学。

高考改革带来的影响

多位校长表示,改革方案打破了文理科界限,尊重个体差异,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同时能平衡学科需求,使院校更好地选拔到所需新生,并推动高中课程改革。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是适应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对于学校以及老师来说,也是挑战。

学校

须建立机制 适应走班制

对于学校来说,走班过程中学生管理问题将带来不小的挑战。

广州市执信中学副校长彭斌认为,大多数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学生在走班过程中,能不能走到他应该去的教室?如果一堂课有个学生没来,老师怎么办?去找这个学生,那就要撇下其他学生;不找,安全问题怎么办?对这些问题,学校都要建立相应的处理机制。”

此外,“走班制没有固定的班,有事情怎么通知?作业怎么收发?很多细节问题都需要设计好。”彭斌说。

老师

对不同学生 差异化备课

“选课走班”会增加老师的备课量和工作量。即便是执信中学这样的师资力量,也较难做到让某些老师只教参加夏季高考或春季高考的学生。“两种班级,教学要求、难度不一样,老师设计的问题、课堂效果都不一样,需要备两份课。”彭斌说。

课堂是需要师生互动交流的。彭斌表示:“有的学生内敛,有的学生活跃。这节课对应的学生群体是什么特征,下节课又面对什么性格的群体,老师需要调适。新的教学模式对老师是一个挑战,需要调整策略。”

学生

想中途换科 须慎之又慎

高中三年,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可能发生变化,当中是否有机会重新选择科目和方向?

彭斌表示:“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才有变化的可能。”新方案下学生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物理、历史二选一,“一旦确定,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另外一门虽然也学,但要求是不一样的。合格性考试只要达到毕业要求,而选择性考试是要选拔人才。这两个科目要换,很难。”对于大部分学生,一旦选定就很难中途改弦易辙,除非是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学生。

而且,中途换科,学生和家长会对新科目有所期待,认为能比此前成绩好。“这会造成心理负担。万一没学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情绪。”彭斌认为,中途换科,负面影响很大,建议学生和家长一定要慎之又慎。


欢迎 发表评论: